发布时间:2019-02-02
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
——《黄帝内经》
冬季,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,成形胜于化气。因此,冬季养生之道,应着眼于一个“藏”字。
冬季如何养生?
起居方面:
早睡晚起,平静自己的思想情绪,不要轻易扰动体内的阳气,待太阳升起后再进行日常活动,同时,要注意去寒就温,逐渐增加衣物,避免寒气侵袭而诱发疾病。
饮食方面:
冬令是“进补”时节。冬季天气寒冷,人体消耗较大,因此可适当增加高热量、高营养、味浓色重、补益力强的食物,如羊肉、狗肉、牛肉、鸡肉、鹿茸、蛤蚧、海参、阿胶、黄鳝、蛋类等动物类食品;植物方面可以进食参类、杜仲、山药、核桃仁、龙眼肉、银耳、当归、何首乌、枸杞子、菟丝子等药食;另外,适量饮酒也能够在冬季补充热量、振奋精神。
运动调养:
冬季锻炼,可以增强人体糖、脂肪、蛋白质的分解代谢,改善组织、器官的营养状况,从而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,因此适宜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、时间稍长、舒展缓慢的运动,如传统保健运动、步行、舞蹈、气功等,避免出汗太多损耗阳气。另外,要避免在大风、大寒、大雪、雾露中进行。在冬季的早晨,由于冷高压的影响,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,此时室外锻炼不如室内佳。
防病保健:
冬季是进补强身最佳时机,一是食补,二是药补,但不论食补还是药补,均要考虑体质、年龄、性别等具体情况,针对性能方能取效。冬季是麻疹、白喉、流感、腮腺炎等疾病多发的季节,除了注意精神、饮食、运动锻炼外,还可用中药预防,如大青叶、板蓝根等可以预防流感、麻疹、腮腺炎;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;兰花草、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。
电脑版|手机版